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古音乐“活化石”的前世今生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古音乐“活化石”的前世今生
80年代末的智化寺艺僧们
非遗传人胡庆学手抄版工尺谱
佛教在线北京讯 1、为什么叫“京音乐”
说起智化寺,恐怕只有少数“老北京”才知道,寺中独特的建筑、壁画、藻井,中国北方的古老乐种——“京音乐”也蕴藏在此寺当中,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生活日新月异,这种古韵悠长的音乐正在慢慢被人所遗忘。本期非遗记忆,我们带您探访智化寺,解读京音乐的前世今生。
智化寺京音乐来源于明代宫廷礼仪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袭的乐种,至今保存完好,传至二十七代,它与西安城隍庙古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及五台山青黄庙音乐一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并称“中国四大古乐”至今传承560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随着智化寺的历史沉浮,其音乐也随之兴衰。
现在每天三次,乐僧在智化殿演奏智化寺京音乐。上午10点整,智化寺内都能见到身穿僧服的六位乐僧鱼贯而入,从左至右依次是打击云锣的、吹笛子的、吹管的、抱笙的和击鼓的。他们一言不发,演奏持续不停,曲目列在说明牌上。古朴悠扬的音乐,在佛寺中回荡,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
为什么叫“京音乐”
清乾隆八年(1743年),御史沈廷芳请命捣毁智化寺,推倒了王振碑,智化寺由此走向衰败。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不可能是在小范围内孤立存在,正如智化寺京音乐其实也并不是只在智化寺这一处寺院中传习,清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中的表演曲目向外传授到了天仙庵,后又分别传授到成寿寺、水月庵、夕照寺等十余座寺院,上个世纪30年代,在京城20余个寺院中均有流布。那是由于这些寺院以及整个社会对智化寺的音乐“血统”的认可。而冠以“京”字,更说明了这种音乐在京城的地位及影响力。
2、曲牌与词牌
曲牌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古代词曲创作,原是“选词配乐”,後来逐渐将其中动听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这些被保留的曲调仍多沿用原曲名称。
曲牌来源于南北曲和民间小调用于戏曲、曲艺的填词创作或作器乐曲演奏。曲牌名称和其音乐表现的思想内容并无必然联系,而只是一种标志,表明它是怎么样的曲调,以及和这个曲调相应的歌词特点。
曲牌与词牌
智化寺京音乐的曲牌名称,大都古朴雅致,有的与昆曲同名甚至早于昆曲,有的与唐代教坊曲、法曲相同,比如《望江南》等;有的与宋词词牌相同,比如《好事近》等。据专家研究,这些音乐曲牌与古代的诗词格律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
3、难学易忘少人知的工尺谱
难学易忘少人知的工尺谱:
工尺谱的“尺”在这里不读“尺子”的“尺”,而发“扯”的音。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
它采用的是中国民乐的工尺谱,其谱稿既包涵有唐、宋佛教法乐的精髓,又吸收了宋、元、明民间俗乐的调式,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500多年来,京音乐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大部分曲牌与明永乐二年(1404年)编成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相同。因为它仍然保存相对完整的明代遗风,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初看这些像爬满了蚯蚓一样的古乐谱,就像是在看一本天书。更难的是即便认识了这些工字,也不可能照谱就念,唱出工尺谱的曲调旋律来。
原来这工尺谱只是一种很简单的记谱方式,与现代的简谱和五线谱不同,他没有能够完整表达曲调高低、节奏快慢和韵律的符号。只能称作是一首乐曲的骨架,所有中间的起承转合玄妙韵律,才构成了古乐曲的血肉和精髓,而这些都是属于私传部分,必须由师傅口传心授,才能记住和掌握。过去人们管这叫做阿口,是工尺谱的灵魂,可谓:难学易忘少人知。
4、京音乐的传承特色之童子功
京音乐的传承特色
童子功
明代初年规定,佛教寺院分为禅、讲、教三类,要求僧众区分专业修行佛法。智化寺属于禅寺,属临济宗门下,禅僧地位高于乐僧。智化寺初期住持皆由禅僧担任,以后乐僧地位提高,也可担任住持。
智化寺京音乐在智化寺传承500多年以来,共有27代传人。它有着保守、严格的传承训练方式。过去,一般只收12岁以下的童僧学艺,七年后方可出师。口传心授对于智化寺京音乐来说是它唯一的传承途径。首先,师傅要给徒弟逐句教唱工尺谱,徒弟唱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之后,可以在其所专攻的乐器模型上练习。比如,云锣模型就是用一张木板做成,上画十个圆圈代表小锣,学徒用小锤敲击相应位置进行练习。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物资相对缺乏,乐器便显得非常珍贵而神圣。所以,学徒在胸有成竹之后,方才能够捧起真实的乐器,开始真正的演奏。由于吹管乐器比较难学,讲究“口风”和“手法儿”要好,如果不注意演奏姿势、口形和呼吸,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面部肌肉和牙齿的发育。因此师傅对徒弟的训练非常严格。冬天哈气成霜,夏天汗流如雨,他们要学会坐、站、跪、行四种演奏姿势,以适应佛事活动的各种要求。直到能在酷暑和严冬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连续演奏四、五个小时,仍然韵真声满,字正腔圆,才算合格。而且智化寺京音乐传承中最难得的一点是:恪守乐曲原貌。师傅口传,徒弟心授,才能一字不易,代代相传。
智化寺京音乐原始谱的旋律比较简单,师傅传授时会带很多花腔,称为“啊口”。除了“啊”字外,通常还有“呀”、“呐”、“哇”、“的”等衬字,有时不用衬字,直接在工尺字后面加花腔。“啊口”使生硬的工尺字丰满而流畅,如果不加“啊口”,谱面则仅存旋律骨干音。可以说,“啊口”是智化寺京音乐传谱的精髓,它和谱本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京音乐谱。这也就是为什么智化寺京音乐现有300余首谱本,却只能演奏其中的40余首的原因。没有这口口相传的“啊口”,就无法完整地演唱工尺谱,仅凭谱面难以完完全全地复原那些乐曲的原貌。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化寺京音乐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忠实地保存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态特征与气质风貌。正是由于师傅管教严厉,徒弟苦练不辍,才使得一代代的乐僧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就了智化寺京音乐在北京佛教音乐中的重要地位。